会议征稿|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
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
——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
Speculative Literary and Visual Narratives on Ecological Crises: Dystopia, Cli-fi, Sci-fi, Climate and Society
新千年以来,生态危机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具体则包括土地浪费、栖息地消失、生物多样性萎缩和气候问题(诸如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土地沙漠化、粮食安全)等。虽然联合国、巴黎协定以及各类政府、非政府组织正在积极协作以更好地处理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但生态危机仍然给人类社区与社会蒙上了一层不确定的阴影。近几十年来,文学和艺术叙事开始认真、热情地探讨生态危机的起因和影响。作为较早的尝试,J.G.巴拉德的《空穴来风》(The Wind from Nowhere, 1961)、《淹没的世界》(The Drown World, 1962)和《燃烧的世界》(The Burning World, 1964)等作品描绘了一系列“反乌托邦”(dystopian)式的景象。尽管在这些早期作品中,环境灾难不一定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它们却成为了日后这一主题之下各种作品的先驱。1973年,理查德·弗莱彻执导了一部名为《绿色食品》(Soylent Green)的惊悚片,其中以2022年的纽约为平台,呈现了由于食物短缺而导致的世界末日景象。幸运的是,弗莱彻的预言并未实现,但也激发了各种体裁、各种媒介的“推测性叙事”——如科幻小说、气候小说、电影、电视连续剧、动漫、乃至电子游戏。这些叙事不只是试图表现或想象气候变化的可能后果。当它们进入大众文化领域时,这些“近未来”(near future)的反乌托邦为所有的人类社区提供了一个模糊的镜头——它们就像J.L.奥斯汀所说的“述行性话语”(performative discourses),人们可以透过它看待过去与现在,提高警惕意识,并唤起反应、制造共识。
这种生态危机中推测文学与视觉叙事预示着新事物的诞生——这既是一种去人类中心化、否定“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sm)的体裁,也是一种用多声部叙事取代同质化叙事的体裁。这种体裁以断裂和递归取代了线性的时间性和情节性,最终促使我们更加努力工作、积极思考而非默守陈规。当然,尽管这些推测性叙事作为对现有文学和艺术范式的创新(如果不是挑战的话)具有深远的潜力,但其形式、内容以及对历史遗产的态度等诸多问题仍悬而未决。作者有可能陷入说教,有可能向读者提供过多的数据,有可能呈现情景而非讲述故事,有可能让已经对气候问题麻木不仁的读者感到厌烦,有可能将材料简单化,也有可能其叙事仅仅是对读者偏见的确认或脱离现实的娱乐。
为此,本次会议将试图寻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问题的答案:关于生态危机的推测性叙事是否会自然地导致去人类中心化和否定人类中心主义?将推测性叙事置于“近未来”的框架之中时,如何处理其说教和承诺等继承自经典文学的遗产?处于以好莱坞大片为代表的视听狂欢时代之下,应该如何认识并调和推测性叙事中潜在的民族、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话语?以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VR)和混合现实(MR)等新技术是否会将推测性叙事引向新的审美标准?
本次“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文学与视觉叙事——异托邦、气候小说、科幻小说中的气候与社会”国际会议将于2023年11月18日至20日在深圳举办,欢迎围绕以下主题的来稿:
1.推测性叙事用以传达生态危机对传统时间感造成破坏的文学策略,以及这些变化对叙事形式本身的影响;
2.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否定及其对文学和艺术的影响;
3.遗传物质主义和人工智能对体裁的挑战;
4.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叙事包含的述行性话语(performative discourses);
5. 虚拟现实和混合现实等新技术对推测叙事的影响;
6.生态危机中的推测性叙事内部普遍存在的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
7.推测性叙事中的劝化诗学(the poetics of persuasion);
8.个案研究。
拟参会的学者请于2023年4月30日之前提交一份250-300字的摘要以及100字的作者简介,以电子邮件的形式发送至:chinaconf2023@hotmail.com。摘要的筛选结果将于5月15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告知。
注册费:人民币800元(学生400元)
大会召集人
谭帆、朱国华(华东师范大学,《文艺理论研究》主编)
Péter Hajdu(深圳大学,《世界比较文学评论》主编)
Simon Estók(成均馆大学,《世界比较文学评论》执行编辑)
- E N D -
扫码关注
《文艺理论研究》
官方公众号